随着全球经济水平的发展,人口数量呈现几何式增长,现代工业废水的乱排乱放、城市垃圾、农村农药喷洒等等,造成本来已是极少的淡水资源加剧短缺,无法为人所用。而水污染造成的危害更是不言而喻,据联合国统计,世界**近一半的医院病床上躺着因水污染而感染疾病的人们。山东曝出的地下水污染事件再次提醒了****和百姓,治理水污染刻不容缓。人们的环保意识在提高,对于改善饮用水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新加坡美能材料有限公司作为膜领域的一支生力军,凭借其得天独厚的研发环境不断推动着中国水处理领域的高速发展。在广州水展期间,新加坡美能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彤,在美能广州公司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机遇与困难并存 美能膜副总经理朱彤专访
源自新加坡 专业铸就品牌
当今,世界上许多地方水体污染严重,加剧了水资源紧缺的矛盾。另外,传统的自来水处理方法,已难以保证提供品质优良的饮用水,而且在市政供水中还存在着二次污染等一系列问题。水处理行业正受到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膜技术作为引领21世纪水处理行业的核心技术,它不但在食品、生物医药以及环保等众多领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环保领域的应用与完善解决了水处理上的许多难题。在中国,膜产业还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它在污水领域的使用是近十年来才有的事情。但是,随着膜技术的发展和膜应用的扩大,膜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日愈蓬勃。
朱总从专业的角度剖析了新加坡水处理的优势:新加坡的水利投资意愿位居世界前列,有几十家的国际和当地的水务公司在该国设立办公地点和研究中心。其中美能便是新加坡水处理优秀企业的重要代表之一。新加坡对水资源净化和管理的重视还吸引了一批全球重要的水处理行业企业,将新加坡作为向亚洲地区扩展的基地、水处理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基地。
新生水是新加坡实行长期供水战略,保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支柱。2011年,新加坡直接供给工业和水库中与淡水相混合的循环水能够满足30%的供水需求。新加坡另外一项宏伟的项目是滨海堤坝,这座坝横跨300米宽的滨海海峡,以阻挡海水涨潮,避免低洼地区的海水泛滥,形成一个淡水水库和休闲景点。有了滨海堤坝,滨海盆地就会在一到两年的时间里转化为淡水。淡水水库能增加当地的水供应量,并将新加坡的集水量从二分之一提高至三分之二。水库里的水将通过膜技术被处理成符合标准的饮用水。
美能作为膜领域内一股强有力的新生力量,2007年10月在新加坡股票交易所正式上市。美能的核心产品是中空纤维膜,它在新加坡建有先进的研发中心,而且美能在膜方面的科研项目得到了新加坡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新加坡美能拥有得天独厚的研发环境,在中国美能也正在加紧拓展生产规模的步伐,从2005年广州生产基地的建立到2008年绵阳生产基地的建成,美能凭借着自己对膜技术的不断追求,已经跻身于世界一流的膜制造商的行列。
膜产业黄金时代 机遇与困难并存
环保产业“十二五”规划给饮用水源安全保障、水环境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等13个领域的装备研发和产业化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工业节能减排要求和居民对饮用水质量要求的提高,作为水处理设备的核心部件,膜组件市场总量正在迎来快速扩张。据中国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国内膜产业总产值已经从1994年2亿元上升到2011年的近400亿元。
由于国内水处理市场远未达到饱和,因此吸引了美能等众多国外膜组件及水处理设备生产商抢滩中国。
朱总表示:“环保产业“十二五”规划给饮用水源安全保障、水环境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等13个领域的装备研发和产业化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工业节能减排要求和居民对饮用水质量要求的提高,作为水处理设备的核心部件,膜组件市场总量正在迎来快速扩张。”
膜作为一种新型材料,膜技术作为一种高科技技术,在我国实际商业化应用仅十余年。目前,国产的微滤膜、超滤膜、反渗透膜、纳滤膜等的研发都处于攻关阶段,膜技术水平与国际标准相差较大。
可以说,国内膜产业处在一个机遇与困难并存的时期。为了打破进口膜的垄断格局,国内膜企业纷纷扩张业务,也形成了不少优质的企业。
从水处理市场地域分布看,工业发达地区及大城市密集地区对膜的需求巨大,京津沪、浙江、江苏、广东和山东的水处理产业规模处于前列,规划中的市政工程已经被当地的大型膜企业占领先发优势。清科研究中心认为,在竞争相对较少的二、三线城市,专注于膜产业,且在技术研发上具备一定竞争力的企业将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若能借力资本市场,深扎当地业务,并不断形成区域化经营优势,投资价值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