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根植于工业水处理膜领域二十余年的老兵,如今带领一个年轻化的团队开始了新的征程,几年来,北京坎普尔环保技术公司实现了业绩的突飞猛涨,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品实现多元化,可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在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是如何打开全球市场的呢?笔者带着这些疑问有幸采访到了北京坎普尔环保技术公司的总经理徐平博士,妙趣横生的话语中流露出对膜行业深深的热爱,以下是记者对徐平博士的采访内容。
北京坎普尔环保技术公司总经理 徐平博士
发展见证实力
记者:随着我国民族膜品牌的振兴,中国膜行业正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发展。作为中国膜企业的代表,坎普尔的成长已成为膜行业突飞猛进发展的一个缩影,请您谈谈公司的发展历程及如今的发展规模?
徐平:坎普尔是一家面向全球水处理市场提供创新的膜产品和膜技术的企业,目前已承接国内多个电厂、钢厂等污水处理项目,在污水处理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截止到2011年底,坎普尔面向中国市场的Canpure
UF 运行业绩为每天220万吨,Canpure EDI 运行业绩为每天42万吨。
针对国外的膜品牌不适用中国市场的情况,坎普尔自建研发中心,从技术上进行本土化改造,目前已获得41项国家专利,其中1/3是发明专利;另外,坎普尔的产品还获得日本第三方饮用水权威认证,是目前中国唯一一家以中国品牌获得认证的企业。
坎普尔在十年的发展中,不断挑战传统技术难以解决的问题,推出具有自主创新技术的产品,在产品组件结构上进行革新,大大拓宽了膜产品的应用范围,工作效率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在产品原材料方面严格把关,对产品工艺精益求精,这使得坎普尔得到用户的广泛认可。
喜忧参半的中国膜市场
记者:叱咤膜行业二十余载,请您谈谈对膜行业的见解?
徐平:在中国,作为新兴的膜市场,膜的起源并不晚于国外,国外的技术封锁依然存在,整体来讲中国市场不如国外发展速度快。以水处理膜为例,反渗透膜是一个重要的标志,目前国外的膜仍处于统治地位。虽然中国市场在微滤膜、纳滤膜、家用膜领域占有率已经占据统治地位,但反渗透膜领域占有率还不到10%,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民族品牌来占据这个市场。
中国经济的发展使得中国成为全球最主要的水处理市场,但作为一个新兴行业,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对于如何做好产业规范化,如何提高行业门槛,怎样实现产业化等等都有待进一步完善。
产品质量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记者:质量是企业发展的根基,是企业的生命,坎普尔是如何把控产品质量的?
徐平:严格来说,提高产品质量和提高员工素质同等重要。产品质量是我亲自抓的,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中国工厂和外国工厂的设备能力和员工的思维方式还存在一定差距,但坎普尔坚信质量是产品的生命,是坎普尔公司的生命,坎普尔膜产品质量是坎普尔员工的饭碗,关系到坎普尔公司的存亡和发展。
一个好的产品加上好的服务才等于好的品牌。虽然产品千差万别,但服务最重要,我们的目标是向国际型大企业看齐、向世界看齐,力争把售前售后服务做到中国一流,只有这样才能与客户共同发展,为客户提高附加值,让客户认可我们的产品,其实膜和水是一样的,深深体会到产品质量对新兴品牌是非常重要的。
“好用”的膜更要懂得如何“用好”
记者:“好用”的膜要“用好”。如今膜的应用规模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请您详细谈谈如何才能“用好”膜?
徐平:客观地讲,用膜的主体主要有两种,一是工程公司,膜的使用要设计好,建造好;二是客户,要维护好,使用好。
首先,对膜公司来讲,如何做出好用的膜是企业永远的课题,也是企业的永恒使命;其次,客户如何才能更好的使用膜,需要企业做好培训、教育和宣传工作,如果企业把售前、售后服务做到位,将会大大降低和消除客户用不好膜的风险。
实践证明,真正要把膜用好,需要一个专业技术团队的支持。坎普尔公司有强大的服务队伍可以提供前期方案设计、施工设计、系统集成、自动控制设计及系统集成、设备安装调试以及售后全过程的服务。我们不但为用户提供“好用”的膜硬件,同时我们还提供“用好”的膜技术软件,最终实现“只要你用我的膜,我就保证你用好”的目标。
记者:据了解,坎普尔为许多知名企业做过水处理工程服务,也有着许多的成功案例,并取得骄人成绩,请您具体介绍一下有代表性的案例和项目成功经验?
徐平:最值得一提的是污水领域,张家港化工园区的污水处理项目已经获得美国IWA荣誉奖,该项目是东亚仅有的两个荣获IWA奖项的项目之一,非常荣幸的是,该项目前端的超滤和最终的EDI都是由坎普尔提供的设备,EDI从纯污水做到超纯水,日产水量达到20000吨。
目前中国五大电力集团中有四大集团在使用我们的产品,分别是华电、华能、国电、大唐,其中,大唐电力的青岛电厂应用我们的超滤膜进行海水淡化,日产水量22000吨。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这些成功经验的话,那就是“出家人不爱财,多多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