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大厂商纷纷跨界净水行业,这对中国产业界的“专业制造”来说无疑是个不小的挑战。从以往家电行业的发展规律来看,跨界跳水的企业大都难逃被淹死的命运。大厂商加盟净水行业是分食还是祸害?最终是以悲剧收场还是会成为推动净水行业发展的一大助力呢?
近几年,先有家电巨头纷纷试水净水产业,继有传统太阳能企业也在摇旗呐喊一并杀入该产业,甚至于专注电动车的某品牌也来凑热闹,一时间为水辛苦为水忙,扎堆净水的事实让我们不得不开始怀疑,净水产业掘金真的那么好掘吗?
大厂商跨界净水行业 是喜剧还是悲剧
狼来了。我们都喜欢这么描写着一些巨头的进入。狼来了,意味着一片血雨腥风,意味着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开始了,而多年来,我们习惯给予这些狼以产业推动者的美誉。但这狼也有真狼和假狼之分,真狼会以自身的品牌力、制造力积极带领产业走向发展的更高峰,甚至形成产业规范,而那些更多的假狼却是趁火打劫,捞一票就跑路。当然对于目前家电和新能源巨头进军净水产业,笔者尚不能武断地这么把他们区分为假狼和真狼,但我们却是需要敬告自己,不要做假狼。
2014年4月16日晚,中央电视台资讯频道深度报道了北京的某电器售后人员到客户家维修空调时,用TDS笔测试自来水后宣称重金属超标,误导消费者,进而推销自家净水器产品。售后人员的这种不当推销产品的行为,引发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和批评。尽管按照某品牌的一惯口碑来说,这必定是个别营销人员的不专业营销水平所产生的一个错误行为。但这不得不给我们所有净水从业者提了个醒,不恰当不专业的营销行为可能会祸害整个行业,把整个产业推向公众公信力的低谷。而如果我们新进军净水产业的巨头们,放任这种现象的发生,则必定是净水产业的一个悲剧。
那么,到底近年来,家电、新能源产业众巨头扎堆净水,是分食还是祸害呢?是推动产业发展还是产业发展的绊脚石呢?
不得不说,这些家电巨头的进入,专业性缺失问题不可避免,包括制造、营销、服务。净水行业是一个极其需要专业度的行业,只有专业的产品、专业的营销和专业的服务,才能解决消费者担心的饮水安全问题,才能让这个行业健康地发展。但是当前有一些不专业的企业使用不专业的营销手段,忽悠消费者于一时,此举不改必将长期损害行业的整体形象。以往因为绝大多数净水器企业销售规模小、网点少,这样的影响还不够明显的话,那么,随着家电巨头们纷纷跳水,同时带来的是终端渠道的普及,净水器与海量消费者的零距离接触。这样的结果,一方面可能快速激起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随之而来的可能是几十倍、几百倍于以往的不专业的导购、不专业的营销手段和不专业的饮水安全与健康知识传播,那么,对净水器行业的负面看法,对净水器价值的不信任,也必定会随之被几十倍、几百倍地放大。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可能意味着将会给这个艰难生长了二十多年的朝阳产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甚至是灭顶之灾!
雄心勃勃地正准备进入或已经进入净水器行业的家电巨头必须对以下三点加以注意:
第一,千万不要小看净水器行业。因为水无定性,解决水的问题是极其复杂的。净水器看似在技术、产品工艺上比较简单,但却隐藏着对技术、知识、工艺的严谨要求。进入企业,必须要解决自身的专业度问题。包括对饮用水安全问题有着深厚的知识积累,对家用净水器产品技术有着专业的掌握,对解决各种饮水问题能够提出专业的技术解决方案,对净水专业知识能够科学地传播等等。而目前专业度正是家电、新能源企业新入净水器行业在2到3年内会遭遇到的必然障碍。
第二,对消费者保持敬畏。现在净水产业的一些伪科学的命题,比如弱碱性、小分子团、富氧水等等概念盛行,事实上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是属于蒙蔽、恐吓消费者的不当行为,最终一定会受到市场的反击和惩罚。所以,永远保持最初的诚恳,这对进入净水器市场的企业非常重要。
第三,保持对品牌的呵护。家电巨头们的品牌,都是经过长期的市场争战,大量的广告宣传,一点点地建立起来的。这个光彩照人的形象,却是易碎的玻璃,稍不小心就可能摔破。三聚氰胺秒杀三鹿,紫砂锅坑坏美的,假洋身份让达芬奇家具跌落尘埃。对于已经功成名就的家电企业来说,进入净水行业以后,如果受到一些高人的误导,或者期望以奇致胜,出歪招进行营销,选择一些不注重产品质量,没有核心技术的净水器生产企业作为合作伙伴,那就极有可能因为小小净水器,给整个品牌带来难以估量的伤害!
做净水必须先净心,不能唯利是图,也不能妄自尊大,更不能掉以轻心,而应该以一种更为虔诚的心去呵护这个产业。让扎堆成为真正的推力,并分而食之,而不是成为一种祸害,陷入中国产业的悲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