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方式更加成熟而多样化,近几年,一种新的联系方式——微信迅速崛起,并一跃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在微信受到人们的热捧时,精明的净水器商家也从中窥见了微信营销的发展优势,并设立公众号进行产品和品牌的营销推广。然微信营销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目前整个净水器行业的官方微信频频遭遇尴尬,运营很不乐观。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净水器微信营销遇尴尬 四方面着手强化效果(图片来自网络)
其一,组织不会玩微信,也没有专人去玩微信。这是一个要命的问题,如果企业的官方网站都三五个月没人搭理,这样的企业开通微信也往往是个摆设。曾经有一家净水企业老板这样说:“看别的企业开通了微信,我们也跟着开了一个,反正也不要钱。一开始还更新了几天,但弄了几天没人加关注,索性就不更新了,头疼。”
其二,不懂净水,外行玩微信,都是花把式。正所谓干什么得吆喝什么,而吆喝前你得熟悉和深度懂得你卖的东西,但问题是,不少企业的微信运营人员多对自身企业和产品乃至行业知识认识不深,所以只能弄一些花里胡哨的内容隔靴挠痒。比如今年国庆七天长假,江苏某刚进入净水行业的业外知名品牌策划了“七剑”系列,每天发布一篇,主题很新颖、平面稿子设计得也漂亮,只可惜没人感兴趣,每天点击阅读数也就几十个,枉费心机。
还有一家广东某净水企业把微信运营外包给了广告公司,天天萌哒哒的,题目也很搞,但徒有一幅空皮囊,没什么深度和内容,大多也是转载别人的贴,点击阅读量也总是在几十人至上百人徘徊,白白耗费了老板的银子。
其三,抄袭成堆,而且没有知识产权意识。这已经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你抄我的,我抄你的,注意了,这里是“抄袭”,而不仅仅是“转载”了。其实这里存在着一个非常大的侵权和被维权的风险,一旦哪一天文章的原创者或者机构较真了,你就得吃官司赔款,向腾讯公司投诉,你的微信平台也有可能随时被关!而且随着互联网信息监管的加强和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的完善,以及作者维权意识的增强,对这些侵权者而言,因侵权被索赔的风险越来越大。
微信内容的“抄袭”存在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把别人的文章原封不动的发到自己的官网上,而原作者和来源均没有标注,而且还大言不惭地把微信中的“作者”栏直接写上自己的名字,这种侵权一告一个准。第二个层面的抄袭简直就显得“厚颜无耻”了,不仅把原文章的作者和来源抹去,而且还把文章中别人的品牌替换成自己的品牌名,就堂而皇之的发出去了。
其四,一窝蜂转载,形成不了自己的舆论场。本身净水器圈子就不太大,一篇文章,别人已经转载了,你第二天、第三天也跟屁虫似得转载同样内容,其实你所转载内容的第一制高点的舆论场和集中关注期已经过去了,自然不会有太多人再去关注和转发同样的内容了。如果这个文章确实不错,你不妨先放一放,过阶段当大家对此话题都淡忘了,你再发出来炒一炒,也会比你临时跟风好。
关于企业微信怎么玩的话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且关于微信运营的培训机构最近两年借着微信火爆的东风也是如雨后春笋次第冒出。结合净水行业微媒体运营的实际,小编认为,可以在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强化,也许能给你的官方微信插上飞翔的翅膀:
一是组建专业内容团队。别以为微信交给网管就万事大吉,微信的核心还是内容,否则即便是再擅长微媒体推广的人,如果没有内容作支撑,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官方微信至少要配备一个专职编辑,这个编辑要懂净水器,要能写,要懂一些策划技能。这样的人才怎么来?要么挖,要么培养,多给点银子,不难解决。
二是一次不要发太多。时常看到一些净水企业,憋了几天才更新一次官微,而更新一次呼啦一声,四五篇文章一起发出来,看起来挺有气势的,其实是违背微信运营规律的。小编的建议是,要细水长流,如果是重头文章当天微信可以只发这一篇,原则上不要超过三篇,谁有那么多精力一次性看你发那么多内容?而且你一次性更新多了,对阅读者会产生压迫感,当不舒服的时候,自然会弃你而去,来去都没门槛,人家想撤只要取消关注就行了。
三是得有货,而且要有一定的原创比例。首先,不要海阔天空什么内容都往你的微信里整,要对自己定位清楚,你是做水的,是卖净水机的,这是核心,在这个核心基础上可以适当扩散,但不能跑得太远。如果你连城市建设、张柏芝与王菲斗法等明星绯闻都上传,那就“跑偏”了。其次,要保持适当的原创内容,可以写写行业,写写产品,写写企业,这样你才有风格,如果能再搞一点,你就有了性格,最为忌讳的是微信运营全是摘抄转载,跟在别人后面人云亦云。
四是动员一切资源和人员进行转发和联动。首先,企业有多少人就开通多少微信,官方微信更新后,员工必须强制性转发,以实现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扩散和裂变效应”。如果有渠道商的话,也尽量动员渠道商转发。其次,经常做一些线上或线下的互动性活动,主动引发关注。第三,把你的微信号和二维码在单页、包装箱、说明书等能够体现的地方都体现出来,要随时随地可见、可扫、可加,机会自然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