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水质的好坏,大大影响着广大市民的身体健康。如果有人对您说,您家的自来水,水质不理想,您还能坐得住吗?近日,家住博澳丽苑小区的居民李奶奶就被一张所谓“净水普及工程”的通知单给吓了个不轻。
可经过小编的一番调查,这份言之凿凿的通知单,只不过是某净水器生产厂商为了推销净水设备耍的小手段罢了。不仅如此,在查询了相关部门的备案信息后,小编更是发现,这家“净水器研究所”,根本连生产净水器最基本的生产许可批件都没有。下面,小编将结合这一案例,告诉大家如何识别此类“上门推销”骗局,并见招拆招,牢牢看紧自己的钱包,不让骗子有机可乘。
净水器安装通知吓坏合肥老太
“安装净水器”通知
前天傍晚,家住博澳丽苑小区的市民李奶奶像往常一样散步回家,可当她出了电梯正准备进自家大门时,却意外地发现防盗门把手上插着一份通知单,打开一看,可把她给惊呆了,原来,这是一份署名“合肥市一水自来水净化设备研究所”发出的通知。
“我单位现开展净水普及工程,为每家每户普及安装厨房管线式净水器……因来访未能及时办理,看到此信息请及时与本单位联系,做好补办工作……”在李奶奶家,小编见到了这份通知单,颇为官方的一套说辞配上鲜红的公章再加上“XX研究所”这一“科研气息”浓厚的单位名称,您还别说,这通知,还真挺像那么回事。
“为什么要发通知给我,难道我家的水有问题?”不想不要紧,越想,李奶奶越感到害怕。随后,她拨打了通知里提供的补办电话,电话那头,对方告诉她,现在的自来水大多数是不合格的,所以一定要“多过滤几次”才行,只要花580元,就能购买自来水净化设备一套。由于当时考虑到价格太高,李奶奶也就没有同意对方“上门安装”的提议。可那份“通知单”,却好像在她心里打了一个死结,怎么也解不开了。
李奶奶告诉小编,现在她只要一打开家中的水龙头,脑海里就浮现出通知上提到的“水锈、漂**、异色、泥沙、氯气、异味”等词语,从水龙头里放出的水,别说喝进肚子里,就连洗脸,都让她觉得“有种烧脸的感觉。”
在采访过程中,小编也了解到,在同一栋楼,收到这份通知的还不止李奶奶一家。住在9层的夏先生表示,他也在下班回家的时候,见到了插在门把手的通知单。“研究所,听起来这么官方的单位,你说,这个自来水净化设备研究所会不会是供水集团的下属单位?或者是政府下属的事业单位?”对此,夏先生很疑惑。
“研究所”的产品竟查不到相关批件
为了了解情况,小编随后按照通知上的电话,与这个“合肥市一水自来水净化设备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取得了联系,对方告诉小编,他们并不是什么研究机构,只是负责销售净水器的经销商,目前该公司主打290元的A款“双级净化器”和580元的B款“四级净化器”,A款产品主要针对厨房用水,能有效过滤水中有害物质,而B款产品则多了一项功能,即能够有效软化水的硬度。之所以选择以通知单的形式上门发放,只是为了扩大影响力罢了。
而据小编了解,净水器产品属于健康行业相关产品,归属国家卫生计生委,净水器必须拥有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官方网站可查询到的生产许可批件。不过当小编在国家卫生计生委政务大厅“卫生行政许可公众查询”版块上查询时,却未能找到任何与“一水”有关的“消毒产品批件”或者是“涉水产品批件”的相关记录,也就是说,由这家所谓“合肥市一水自来水净化设备研究所”出品的产品,根本就是不靠谱“黑产品”。
那么,咱们合肥的自来水水质究竟如何呢?为了消除李奶奶的恐慌心理,小编随后与合肥供水集团的工作人员取得了联系,工作人员告诉小编,合肥的自来水水质完全符合国家标准,其中多项指标优于国家标准,居民完全可以放心使用。
而另据小编了解,目前合肥市自来水的水质已领先全国同等城市,每天有近10个工作人员会从合肥市100多个水质监测点取回水样进行检测,最后进入市民家中的自来水要经过106道检测,与世界上最严的欧盟水质标准基本持平,合肥的自来水,甚至在出厂前就可以直接饮用。
小编提醒:谨防“上门推销”忽悠没商量
上门推销,尽管曾经是一种颇为创新的业务开展模式,但是由于假冒伪劣产品丛生、售前宣传夸大其词、售后服务难以展开等诸多问题,“上门推销”已经逐渐与“上门诈骗”划上了等号。一些不法推销人员,往往为自己推销的商品加上诸多“华丽外衣”,从而来骗取老百姓的信任。其实,在小编看来,此次“研究所发通知推销净水器”就是通过采用一种显得“官方”的方式先混淆视听,然后再进一步推销不合格产品。为了帮助广大市民看牢自己的钱包,小编也总结了此类“上门推销”骗局的特点以及相应的防范策略。
上门推销骗局四特点:
一、打着信誉度较高部门的招牌或声称上门检修有关设施,先骗居民把门打开。
二、所安装的设施往往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
三、收费并不会太高,群众即使发现也一般不会追究。
四、留下的地址、电话、单位等都是虚假的。
如何防范上门推销骗局:
一、对上门推销者要提高警惕,不要贪图小便宜。
二、购买上门推销的商品,要多留个心眼。仔细检查推销人员的销售资格证明,如:是否具备营业执照、销售产品的产品检验报告、食品卫生质量鉴定书、税务登记证、食品卫生许可证、身份证等基本证照。
三、其次还要查看商品是否有产地、厂名、合格证及售后服务。
四、即使这些手续具备,还是建议广大消费者在有固定经营场所的地方购买,以便有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转自万家热线)